close

人們分裝卡特葉  

人們分裝卡特葉

 

載運卡特葉的貨車  

載運卡特葉的貨車

 

供生食的碗豆  

供生食的碗豆

 

卡特葉攤販  

卡特葉攤販

 

 

 

  在電影怒海劫中,索馬利亞海盜為卡特葉互相爭執,差點反目成仇。卡特葉是甚麼,為什麼對索馬利亞海盜有如此魔力呢?

 

  我們也許對卡特樹不太熟悉,但是將卡特樹與有類似作用的大麻類比,也許能了解人們對卡特樹的依賴。卡特葉原產於東非的衣索比亞, 早在13世紀當地人已經知道咀嚼卡特葉的嫩芽和葉子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卡特葉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中東國家,在索馬利蘭(由索馬利亞分出自行宣布獨立國家)的與葉門等國家街頭上處處可看見卡特葉的身影。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對卡特葉有不同稱號,如khatchatqat等,而中文或許把它翻做巧茶。與一般茶葉不同,卡特葉屬於衛茅科非屬山茶科,一般人嚼食其嫩葉為的是卡特葉的cathinone,這是類似於安非他命的成分,會造成食慾下降、欣快感,與成癮等現象。卡特葉造成的興奮作用與多話使其錯誤成為促進社交的利器,雖然cathione不太穩定,但是它的分解物之一cathine一樣具有生物活性(卡特葉的另一個代謝物是苯丙醇胺norephedrine,合法用於收縮鼻腔血管而緩解流鼻水症狀)。大部分國家都管制卡特葉的生產與使用,但是在非洲之角與阿拉伯半島部分國家,如索馬利蘭、索馬利亞、吉布地,與衣索比亞等可以合法使用卡特葉,而在葉門使用卡特葉為列管合法。

 

  卡特葉為健康的危害不僅於此,有研究指出,大量攝取卡特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卡特樹對環境的衝擊不可小覷,卡特樹繁衍快速,以榨乾地下水的方式適應半乾燥氣候,這在地處半乾燥地區的索馬利亞等國家無啻對當地的農業生產雪上加霜,在中國以「可能影響生態環境」為理由把卡特葉禁止入境但是,種植卡特葉經濟價值高,市場需求大,栽種容易使得上述合法使用卡特葉的國家的農民長江經濟糧食作物改種卡特樹,尤其在半乾燥地區與國內缺乏其他優勢農產出口品(如衣索比亞的咖啡)的誘因的索馬利亞與吉布地。

 

  由於卡特葉的主成分cathione主要存在於嫩葉,且不同地區的卡特葉的cathione含量比例不同,造成市面上的卡特葉的售價依其品質不同而不同,上等的卡特葉會讓人興奮忘記煩惱,次等的卡特葉只會讓人不知所云的口若懸河。看葉門人嚼食卡特葉是非常有趣的事,他們不斷把卡特葉往嘴裡塞,臉頰好似腫了一個大包,卡特葉不吐出,最後祭五臟廟。雖然有人嚼卡特葉為了社交,為了提神,但對大部分葉門人,嚼食卡特葉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午後閒暇找個樹陰,買大把卡特葉,像路旁的山羊甚麼都不做只是不停的嚼。而對外地人的我來說,卡特葉完全不是美味的東西,苦味與草味與卡特葉的不盡清潔,讓我還沒達到藥效前就怯場退縮。

 

  看慣他們對卡特葉的「蠶食鯨吞」,對他們吃碗豆苗的方式也不足為奇,他們把碗豆苗撥開,直接生食豆莢內的豆仁。「你們下次可以試著把豆莢與豆仁一同炒熟或煮熟食用,非常美味。」聽到我的建議,他們一副不可思議的瞪大眼睛。

 

「豆莢可以吃?」

 

「可以啊。若是先把豆莢兩側的粗纖維去除就更美味了。」

 

「太麻煩了,你有生吃過嗎?」

 

「沒有耶。」他們拿了幾個生豆仁給我嘗鮮,難以下嚥的草腥味,看來豌豆仁就足夠築起文化隔閡的萬里長城。

 

  在台灣與在歐洲,食物得迎合人們的喜好從葉門開始乃至與之後的非洲,人們得適應食物的口味,沒得抱怨。人生苦短,這句我們用來互相勉勵的成語,對飽經戰亂與天災,或更常見的饑饉與工作機會匱乏的人們來說是不能再真實的現況。因此。卡特葉的為害不足以讓他們停止嚼食卡特葉,離開卡特葉盛行的地區,啤酒在東南部非洲取而代之,「要不然還能怎樣」,強調啤酒必要性的居民指著長滿荊棘的半乾旱大地,道出無盡無奈。以上說法乍聽之下非常真實,但到了雨量豐沛的豐饒地區,卻發現卡特葉或啤酒也同樣深入人心。嚼卡特葉的理由充分與否,也許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卡特葉 khat
    全站熱搜

    not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