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關相片

http://notiue.pixnet.net/album/set/18002437

 

一杯合台幣約8元的碳培黑咖啡  

一杯合台幣約8元的碳培黑咖啡

咖啡與牛奶分離的拿鐵咖啡  

咖啡與牛奶分離的拿鐵咖啡

加有一層厚如火山灰覆蓋怪味粉末的卡布其諾  

加有一層厚如火山灰覆蓋怪味粉末的卡布其諾

 

擁有五顏六色分層的綜合果汁,這杯果汁包含芒果、木瓜、酪梨,和草莓醬  

擁有五顏六色分層的綜合果汁,這杯果汁包含芒果、木瓜、酪梨,和草莓醬

 

以小瓷杯分裝的咖啡,口味可能偏酸(存放於保溫瓶中時間過久之因),常見於咖啡機難以取得的鄉村地區  

以小瓷杯分裝的咖啡,口味可能偏酸(存放於保溫瓶中時間過久之因),常見於咖啡機難以取得的鄉村地區

 

injera,在索馬利蘭稱為laxoox,照片中炒蛋下方貌似抹布的食物  

injera,在索馬利蘭稱為laxoox,照片中炒蛋下方貌似抹布的食物

 

衣索比亞路邊的山羊和台灣的流浪狗一樣多,也成為衣索比亞的主要肉類來源

衣索比亞路邊的山羊和台灣的流浪狗一樣多,也成為衣索比亞的主要肉類來源

衣索比亞路邊的山羊和台灣的流浪狗一樣多,也成為衣索比亞的主要肉類來源

 

咖啡廳的基本菜單  

咖啡廳的基本菜單

 

 

  我在小餐館點了injera,上菜時我以為injera是盤中的炒蛋,後來經服務員解釋才知道injera是炒蛋下面的「抹布」。

 

   injera是衣索比亞的特殊主食,沒有統一的中文譯名,多用因傑拉或衣索比亞酸餅。文後以英文名稱敘述。華人啥都能吃的生活習慣,那為啥華人世界看不到賣injera的小吃攤呢,是難以製作還是有其他原因。

 

  我第一次在索馬利蘭看到injera,這個淡灰色貌似鬆餅的玩意,心想他應該口味和鬆餅差不多,第一口吃下去,發現它的味道不止和鬆餅大相逕庭,還一整個怪。injera由衣索比亞盛產的穀物teff 的種子磨成粉,以麵粉及酵母和水攪拌後待兩、三天發之後將麵糊抹於平底鍋上烤熟,類似鬆餅的烹調過程,表面產生許多氣泡狀的小細洞即可食用。據衣索比亞人說,injera除富含醣類與蛋白質外,尚含有許多如鐵質與鈣質的礦物質,但是injera不是昂貴的食物,根據injera營養成分的敘述,再看看路旁一堆營養不良的小孩,我對injera的營養價值打了大大的問號。

 

  談衣索比亞人injera的吃法與injera的口味前,先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衣索比亞人多信奉東正教,周三與周五不食用葷食。但事實上,多數衣索比亞人不食用葷食的日子不僅限於周三周五,類似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肉類食品出現在餐桌上,一定有特別原因。那injera要怎麼吃?很有趣的,他們直接啃白麵包,但很少看到人直接啃injera,我想這和injera的味道有關。大多時候,他們把幾大張injera放在盤子上,淋上重口味的醬汁,醬汁多以番茄為底,內含豆類或肉類,肉以羊肉為主,路邊的山羊和台灣的流浪狗一樣多,因此山羊成為衣索比亞的主要肉類來源。吃injera時,幾個人圍在旁邊用手抓著吃,路旁的小吃攤多有「加injera不用錢」的措施,我常看到三四位成年男子一同點一份約新台幣30元的豆泥作為配料,並狂點injera,商家也不禁止共食的行為。

 

  重頭戲來了,injera吃起來怎樣呢,用一個字敘述:酸,這種酸非檸檬富有香氣的酸味,而是介於兩種由生物代謝產生的酸味-沒過期的優酪乳與過期的優酪乳。以臭豆腐與榴槤的臭味比較形容,前者是帶有香氣的臭味,後者是帶有甜味的臭味,但是injera只有這種怪酸味,我吃不出其他味道。最讓我難以適應的是吃injera時偶爾啃到小砂石。injera外,衣索比亞的食物還有一項普及且單調的食物-麵條配醬汁(spaghetti),醬汁和之前所述用於injera的相同,只是主食換個比較耳熟能詳的食材。 麵條配醬汁比injera配醬汁貴,加上麵條須煮熟後方可食用,因此在衣索比亞鄉間供應有限,但這項食物很具有「特色」,因為由衣索比亞往南至肯亞等國後spaghetti不再普遍。

 

  但不用對衣索比亞的飲食失望。豐盛的水果產量使個衣索比亞是喝果汁的好地方,而果汁也是倍受喜愛的街頭飲品,一杯價格大約新台幣30元,相較之下比咖啡貴的多而綜合果汁在衣索比亞的定義是「一個杯子裡有很多種果汁」,而不是「一杯果汁裡有很多種水果」,因此造就這種五顏六色的特殊分層值得一提的是隨果汁附上的檸檬塊用途為擦拭攪拌用的湯匙,理所當然未事先洗淨,不適合擠入果汁中調味。

 

  續談之前提過的花式咖啡。拿鐵咖啡的意思是一杯牛奶附上一小杯免費咖啡,而不是奶泡、牛奶、咖啡各三分之一的標準作法以上現象肇因為衣索比亞的包裝牛奶不便宜,但盛產的咖啡可說不用錢若單點牛奶,服務員有時還會免費附上半杯咖啡,也就是拿鐵咖啡與牛奶有時候是同種飲品瑪奇朵(macchiato)是加有焦糖漿的調味咖啡,而只是有加奶的小玻璃杯咖啡卡布奇諾(cappuccino)加有一層厚如火山灰覆蓋怪味粉末的大杯macchiato,這個粉末除了肉桂與巧克力的味道,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香料挑戰我的味蕾苦味明顯,且粉末與飲料本體無法融和,造成飲料兩股截然不同的口感,詭異已不足以形容最後,我把咖啡靜置,只喝上層的「拿鐵咖啡」。macchiato with cappuccino,據店員所述,是有奶泡(foam)macchiato這項飲料不可多得,得看店員有沒有時間製做奶泡而定。

 

  出了大城鎮,咖啡機變成罕見之物,但人們還是喝咖啡與茶,店家把咖啡與茶泡成一大壺用保溫杯裝,放久的咖啡酸味明顯但香氣仍在,店家用簡易的木桌板凳搭起簡易路邊咖啡廳,也是衣索比亞人談天聚會的場所之一。顧客點餐後,店家將保溫瓶裝的飲料以小瓷杯分裝,這樣的小杯咖啡與茶分別大約台幣5元與8元,除簡單的白麵包,配咖啡的茶點往往付之闕如,反而卡特葉大受歡迎。飲酒在衣索比亞並非顯學而往南離開衣索比亞,咖啡、茶與現榨果汁漸退居二線,啤酒漸漸變成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旅人到訪衣索比亞,不妨點一杯咖啡配上對人們熙熙攘攘的觀察穿西裝挺著啤酒肚的中年男子三三兩兩的大聲談天幾個穿著由成人的大尺寸衣服修剪的「兒童裝」的小孩於桌間穿梭這些小孩要的往往不是咖啡,而是咖啡旁邊的白麵包,或是幾個衣索比亞硬幣。

 

arrow
arrow

    not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