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完整相片請見

http://notiue.pixnet.net/album/set/17992771

 

文章所提,離開馬拉威一個月後收到的求救簡訊,已鞭長莫及。   

 

 

文章所提,離開馬拉威一個月後收到的求救簡訊,已鞭長莫及。

 

 

馬拉威的學齡兒童,請注意手上的玩具 

馬拉威一般村鎮的衛生室,僅能提供基本醫療 

馬拉威的學齡兒童,請注意手上的玩具

馬拉威一般村鎮的衛生室,僅能提供基本醫療 

馬拉威一般村鎮的衛生室,僅能提供基本醫療 

馬拉威一般村鎮的衛生室,僅能提供基本醫療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來自他國的農耕隊辛苦教導非洲居民農耕技術,離開前留下一包種子,希望這包種子能在農耕團教導當地居民的耕作技術下發芽生根,解決饑饉問題。農耕隊一走,當地居民馬上把種子煮來吃光。「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沒茶沒飯等貨機,貨機不來是因為我們不夠窮。」一直以來我們把這個故事當作非洲人個性的寫照,樂天或懶惰,端看聽者的解釋。

  離開馬拉威一個月,我手機內的馬拉威SIM卡收了一封簡短扼要,令人哭笑不得的求救簡訊,請參見照片。當時剛離開馬拉威,以「warm-hearted(溫暖之心)」著稱的國家,實際走在路上卻發現每個人都對有所求。擁抱居民熱情的同時,卻同時得承受被視為玉皇大帝出巡的殷切期望,每當居民對我許願,我很想對他大喊:我們的關係可以只是純真的朋友嗎?」遙想未踏出國門,以管窺天的歲月,對地球彼端的貧窮,憐憫與同情如同反射動作,總是事不關己。而我們的施捨常淪為優越感(不論在道德還是生活水平上)的抒發管道,或成為「美好來生積分卡」上的一個集點戳章。由衣索比亞一路走來,看到許多終日無所作為,不只貨機崇拜,更是貨機等待,讓周遭的貧窮與苦難添增不少可鄙的成分。在一個月與馬拉威居民的朝夕相處與旅途歸來之後的沉澱,又產生不同感受。這個「感受」在錯綜複雜的因素交錯下並非能用好壞等簡單詞彙概括描述。接下來兩篇文章分別以實務與經歷談論。

 

(一)飲食

  無庸置疑,馬拉威是醫療衛生相對落後的國家,而在政府、境內的製藥工廠,與外界的人道支援等同心協力下,醫治瘧疾與細菌性腹瀉等傳染病的藥品與醫療技術逐漸普及,盛傳的愛滋病受到世人的重視,各村落衛生室的廣設,讓傳染病能在黃金時間醫治,助產士的普及也明顯下降分娩的風險與降低嬰兒出生死亡率。

  伴隨醫療進步,平均壽命的延長產生的慢性疾病問題(去除因愛滋病死亡的居民,馬拉威的平均壽命已達60歲)在該國逐漸形成新的風暴。被台灣人當作逛醫院的戰利品-做為安慰劑的止痛腸胃藥,與有一餐沒一餐服用,餘藥拿去治療垃圾桶的三高慢性病藥,在這裡都是珍寶。援外醫療雖已幾乎成為這個國家的常態,但是預期壽命延長,三高慢性病與癌症等需要定期監測與篩檢,也需要長期用藥或治療藥費高昂的「老人病」,被重視程度並不如愛滋病與瘧疾等常見的傳染病,對罹病的居民來說,與其等待貨機投下藥品,不如等待奇蹟。

  飲食不均衡也是嚴重的健康隱憂,搭配普遍的赤貧,該國居民的健康問題呈現獨特的面貌。一項美國統計研究指出,相對衣食無虞的中產階級,與柴米油鹽掙扎的底層人士有更高的肥胖比例。熱量與飲水是人類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在有限的食物預算下,選擇炸薯條還是美生菜?答案不辯自明。另外,高勞力的工作不等於高耗能的工作,但是高勞力的工作常會讓人有「需要大量熱量補充」的錯覺,例如須終日搬重會另人大量流汗,也需要強健的肌肉爆發力,但並不會大量燃燒熱量(負重有氧當然是另一回事)。

  21世紀的馬拉威仍以農立國,農業在GDP的貢獻超過90%,除了最大宗的菸草,蔗糖也是重要出口與生產項目。位於蔗糖生產帶的馬拉威砂糖價廉如芥草,便宜的蔗糖給予居民無限的吸引力,而對於未受充分教育,產期仍需負擔家務的孕婦來說,砂糖成為最易取得的補給;而對於兒童,砂糖成為他們唯一可得到的獎賞,在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每日活花費不足2美金的嚴苛條件下便宜的砂糖,無論加進盛產的牛乳,還是鄰國進口的廉價紅茶,甚至是以可回升利用的玻璃瓶碳酸飲料,成為「明天會更好」的迷幻藥。同樣的飲食習慣帶入生活條件較佳的中產階級,或是生活相對富足的大城鎮反倒顯現出利如刀刃的傷人面向蔗糖的大量攝取,不論原因是因為「窮怕了」,還是「蔗糖是最便宜的能量補充」,伴隨平均壽命延長,導致的副作用除了諸如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孕婦攝取太多砂糖,體重過重的胎兒在產前檢查與剖腹產技術難以取得的狀況下,增加難產的機率與分娩的風險;兒童攝取太多糖分,影響對主食的食欲也造成齲齒的盛行。不論是因為貧窮造成的營養攝取不足,還是因為衛生飲食習慣的偏差造成的營養攝取的偏頗,製造許多營養不良與營養不均長不大的孩子,不論他有沒有辦法長出贅肉,而街上頭小身巨與頭重身細的中年婦女形成兩種極端,前者多出沒在經濟狀況較好的都會地區,而後者成為馬拉威婦女的標準體態,而這些欠缺營養攝取觀念的婦女哺育他們下一代時,是否過度戒慎兒時饑荒的恐懼,讓他們兒女成為熱量不缺,營養不良的空殼,或是因為維他命A與葉酸等攝取不足,但熱量攝取過多,導致腹中的胎兒體型過度成長卻同時擁有神經缺陷。

  雖然飲食偏差在多數情況下是受迫於貧窮的無奈,但多數時候卻來自於衛生健康教育的匱乏。在馬拉威的中央高原的傍晚,涼爽而有些微寒氣,我走進一家飲食攤點了一杯熱牛奶,在我一旁坐著一位不堪其擾的母親與一個吵鬧不休的襁褓孩童,他們面前擺著兩三瓶玻璃瓶身的碳酸飲料與數盤狼藉擺放的油炸甜麵包,接下是司空見慣的場景,豐腴的母親則隨手抓了剩不到半瓶的玻璃瓶裝碳酸飲料倒進塑膠奶瓶中,塞給嬰兒車中的小揚聲器,不必歇斯底里,母親向還不懂人話的小嬰孩清楚傳達他的噤聲令。

 

(二)教育

  1994年馬拉威實施8年免費義務教育後,婚姻與家庭因素已經取代經濟因素,成為應受義務教育的6歲至14歲兒童輟學的主因。除了學齡兒童可能須面對父母的傳統觀念「年輕人應當以家務農事為優先」,或是他的父母因疾病過世,遺留年幼的弟妹須扶養等因素,「女孩生來就是當人妻」導致的早婚與婚姻不自由(在許多較封閉的村落,男「孩」可以娶進任何一個看順眼的女「孩」),與計畫生育觀念的欠缺,「奉子輟學」如同一塊巨石,普遍擋在馬拉威學童的就學之路。此外,師資與設備的補充跟不上爆炸性增加的學齡人口,在連課桌椅可能都付之闕如的情況下,使家長難以接受「教育乃百年大計」的新潮觀念,更糟糕的是在師資設備不足的先天因素,與學齡兒童的家庭不鼓勵學童用功讀書的雙重因素下,斷斷續續的輟學成為普遍現象,大幅增加重學率(重讀率),進而增加學生就讀年限,這與家長對教育投資的效率與必要性的懷疑,產生無止盡的惡性循環。更有甚者,並非每間初級學校都能提供完整的8年義務教育,在交通不便或學童無法負擔通勤或外宿成本下成為壓垮義務教育普及率的最後一瓦。據統計,馬拉威學齡兒童無法完成8年義務教育的比率在2010年仍只將近50%。當然,經濟問題在初級教育仍不可忽視,因為穿不起制服或買不起文具而輟學仍是偶爾上演的悲劇。

  突破重重困難,完成8年義務初等教育的學生,到了中等教育仍無法海闊天空。撇開昂貴的學雜費,離鄉背井求學衍生出來的生活經濟負擔,與僧多粥少的獎學金補助,缺乏經濟規模的學校設置,更讓教育資源無法妥善利用,中學教育以專業與升學知識為導向,缺乏職業教育系統,城鄉間的巨大差距,讓出生在窮苦的偏遠村落的青少年似乎永無翻身機會。以農立國的馬拉威,在農業與護理之外的專業課程師資設備嚴重匱乏,甚至連中學專業教科書的編著人才也難以尋得,大量借用/改編國外教材的結果是中等教育的教科書普遍以英語撰寫,而非馬拉威的官方語言,在馬拉威的英語教育並非從小紮根的情況下,對多數學生宛如天書的英語教材加深知識與人腦的鴻溝,也擴大嚴重的城鄉差距。

  向上伸造,一位年輕人好不容易捱到學歷證書,在醫療衛生進步,每對夫妻生育平均數仍處於6名子女的高檔的同時,馬拉威的人口在近十幾年呈現爆炸性的增加,撇開祖先在金錢或智力上保佑的先天性因素,年輕人想從馬拉威的青壯年人海脫穎而出已實屬不易。除了國家內部的強大競爭,在馬拉威國家發展仰賴外援的狀況下,打入國內藍領的職場難如登天,在馬拉威教育進步改革的同時,國外已有一批準備好的專業人士等待外派至馬拉威。舉例來說,一個來自中國的造路工程團隊,對於技術人員的雇用會選擇中國專業員工,還是知識水準還在「急起直追」的當地居民,即使雇用當地居民的薪資需求遠少於雇用中國專業員工。在人才的培養跟不上國家發展的速度的狀況下,引進外資外企與仰賴國外技術勞工是最速成的方法,但也造成國內就業人口的絕望。保護性勞工政策總是治標不治本,例如在坦尚尼亞最大城市沙蘭港(Dar es Salam)禁止非該國居民禁止從事如擦鞋工與公車司機等非技術性工作,這項措施也許保護當地人的就業,但是無法增加當地人的薪資水準,對於馬拉威人而言,公務人員、教師、銀行行員,與手機電腦維修銷售人員等外來技術人力難以介入的工作都是相當熱門且優渥的出入,而語言能力要求較低,但專業技術知識能力要求甚高的工程技術人員則還是大量依賴外籍人士,暫時難有改變。另外,糟糕的薪資與福--例如在2010中學教育教師「年」薪平均僅約1200美金,即使是頂尖的工程專業人員,年薪也不過平均約3000美金,加上大城鎮暴漲的生活支出,導致一個矛盾的現象-超頂尖的人才留不住(離國求職),一般頂尖的人才沒頭路。

  以上簡介馬拉威與東非諸國發展遇到的問題,一方面如同中國對東非的大投資大建設,為了豐饒的資源、便宜的人力,與解決國內過盛的投資產力等多項因素,貨機不但會一直到訪,也會盡可能回應居民的祈求,雖然擁有許多副作用;另一方面如同第四章第四節提到,他們雖然感激,但是社會的進步讓他們要求更多居民的腳下也許有礦產,周邊也許有豐饒的野生動物資源,但是卻沒有他們更迫切想要的時髦電子用品,至於自然資源換成金錢再換成大家需要的物資這條路徑,很多時候並不管用。下篇文章將簡述溫暖之心與金錢的交互作用的實際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t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