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馬拉威對台的免簽政策,即使兩國斷交近10年,台灣仍有許多民間人道團體為馬拉威提供醫療等協助,也讓馬拉威成為台灣人最熟悉的非洲國家之一。而素有非洲之心(warm heart of Africa)的馬拉威帶給許多旅人深刻的印象,但在馬拉威仔細觀察,也許看到的不只是代表對物質貧乏的渴望眼神還有百分之百的善心。旅客不妨嘗試馬拉威的特有酒精性飲料—Chibuku,它的酒精比例並不固定,出廠時酒精含量極低,而酒精含量會隨著存放時間升高,也為馬拉威人找到飲酒的好藉口。

  撇開沉重的話題,維多利亞湖,這個面積約台灣兩倍大,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與馬拉威湖沿岸是東非重要的觀光區之一。航行在維多利亞湖中是深刻的體驗,由BukobaMwanza的跨夜渡輪,臥艙的旅客很容易找到帶領旅客到船票上的指定艙號與搬運旅客行李的「碼頭嚮導」,但另一方面,許多民眾在預計開船前2小時擠在碼頭門口,等待最後釋出的甲板站票(買不到船票,還有極不舒適的公車可搭),而在維多利亞湖中最大的湖中島布加拉(Bugala)上,東非罕見的資源回收,強烈對比島上觀光業與油棕農業的大興土木。南北長度近600公里的馬拉威湖已是背包客的必經之路,座落許多背包客棧與高級渡假村,看似馬拉威的經濟發展不如外界想像的落後,但進入少有旅客的內陸與偏村,物價的低廉一方面代表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也代表馬拉威居民收入的低下,雜貨店裡也買不到馬拉威居民平常用不到的物資,例如礦泉水(生飲井水仍是多數偏村居民的習慣)。即使是以單車為主要短程運輸交通工具的馬拉威,汽車的接近仍會讓一整排的單車閃到路旁讓出康莊大道,而不是一整排的單車讓經過的車輛小心的放慢速度通過。「行人讓小車,小車讓大車」在這裡運作良好,若沒有接觸外面世界,也不會覺得這樣的制度有任何不妥。

  在馬拉威等待辛巴威簽證核發的半個月,我造訪了旅客相對稀少的姆蘭傑山塊,最讓我驚嘆的不是山區的景色與獨樹一格由花崗岩構成的山岳,當地語言為「別去那裏」的最高峰Sapitwa對於當地人而言「易如反掌」,因此一切都可從簡,包含對登山嚮導的要求。當然,在很多非先進國家,發展登山健行業都有附帶的要求,在馬拉威與坦尚尼亞是每個人都有工作;在台灣是每個人都要平安不只爬山的人要平安,負責審核登山準證(入山入園證)的工作警消人員更要人身與工作皆平安,為此,以安全之名封山,雖看似合理,實際上只是無力搜救與管理的鴕鳥作風,更是對冒險精神的扼殺,不論登山旅行,足夠的準備才能真正引導平安之路。

 

生活提示

1. 在馬拉威飲用井水的村落的雜貨店常找不到瓶裝水,須注意水源補充。而包含people’s等大型賣場較容易找到大容量的瓶裝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t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