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行會擴大人的視野,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現在不做,何時會做」總有些片斷,因為現在能做的事情很多,工作乏味可能是不夠進取,家庭失和可能是缺乏有效溝通,那為什麼現在做的是事情非是放下一切的旅行不可?

 

  第一趟單車遠行是西安到歐洲的中古絲路,這條長途單車旅行者熟悉不過的路線,說來慚愧,這條路線的選擇部分來自恐懼,為了兼顧安全與逃避。一成不變的生活是許多人人生的最大罩門,想要變化,但又還怕變化的矛盾心理,促成許多旅行,當然也帶給眾人許多世界的嶄新面貌。但是,從一個舒適圈,換到另一個舒適圈,尋找的是前人吃過的美食,住過的特色民宿,必遊的明信片景點,是否值得讓人放棄工作,甚至暫時拋棄家庭。還是這種旅行方式應只被視為工作休假的充電之旅,身心靈的放鬆調劑。

 

  我在哈薩克的病床上,不斷思考這個問題,那次車禍雖然終結了第一場旅行,卻也讓四個月後的再次遠行有了新的立足點。遙想我和四位友人學生時代的第一次環島,5台單車中,只有2台符合長途旅行的需求。剩下的3台,1台的座墊無法拉高,一台是廉價的賣場車,而我的單車則是400元新台幣的10段二手變速車(這是經過努力調整後得到的可變速最大值)。12天的旅行,不求速度,不追紀錄,也不刻意吃苦耐勞,為的不只是單車環島,更是深入了解我們居住的島嶼-舉例而言,我們認為本來認為在崎嶇丘陵住滿客家人的苗栗縣,實際卻有阡陌水稻田。而這台二手變速車也在慈恩陪伴我和當地居民喝著咖啡廣場加米酒的台式調酒(當時慈恩山莊已關閉),或在大雨磅礡的中橫宜蘭支線上的南山村,跟隨我向友善的南山國小的教職員工在學校中找到一個棲風過夜的場所(當時南山村未有民宿經營),這些收獲不算是壯舉,但卻值得細細品味。有目標才有進步,但有些時候,宏大的目標變成一顆巨石,壓得讓人喘不過氣細看周遭的人事風情。

 

  也許值得慶幸,因為老天給我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這次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既定的教條。不只有嘗試少被涉足的路線的冒險之心,與再訪時日遙遙無期而走遍所有必遊景點的體悟,更有與當地居民接觸,了解當地居民生活的真實面貌,這份真實也常和我的既定印象不同。而世界一直在變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曾經著名的親不知子斷崖被新豐隧道取代,太魯閣塞滿遊覽車是現在完成式;而當肯亞北部道路的柏油鋪面竣工,或是當東非銅板旅館的水龍頭流出了自來水之時,非洲會是怎樣光景。局勢詭譎莫測-葉門短時間已成為觀光客的禁忌國度,喬治亞對台落地簽的取消暫時無解。也許以上說法仍不足以解釋一開頭的問題,「為什麼現在做的是事情非是放下一切的旅行不可?」但是,在納米比亞看到同行日本中年背包客的「豁達」之後(詳見納米比亞3一文),我想,人生總得選擇一條道路,若這個選擇帶來的收穫大於失去,那也不必太過執著在意失去的部分。至於這條道路是通往富足無虞的花甲之年(這也是台灣教育養成的最大目的),還是鰥寡無依的殘燭歲月?唯一確定的是,能把握的只有現在,可能還有一點的明天。至於人生該對某些人負責的說法也許真的是現實的無奈,但也有可能只是說辭與藉口,端看自己到底對自己付出多大努力,而由牽掛或依託轉變成的窒息負擔的理由雖然真實,但在選舉時社福支票滿天飛的台灣卻是十足的諷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t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